《Youtube》品管七大工具:魚骨圖(Cause & Effect Analysis Diagram)實例演練

《Youtube》品管七大工具:魚骨圖(Cause & Effect Analysis)的作法
工作熊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什麼是【魚骨圖(Fishbone)】?請注意:這並不是新影片,而只是把舊影片重新配音而已,所以如果你已經聽過了原來的主題,這一集就跳過去吧。
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什麼是魚骨圖了,但是你知道魚骨圖該如何畫出來嗎?畫魚骨圖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顧名思義,「魚骨圖」的外觀圖形長得就像一隻魚骨而得名。而「魚骨圖」的正式名稱應該要叫做「特性要因分析圖(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或稱為「因果圖」,因為它通常是由結果來反推可能原因的一種手法、它最早是被用來分析「產品設計」失效的原因或是在「生產製造」上尋找品質問題的原因與對策之用,現在它似乎已經被廣泛的應用來分析各行各業的生活以及工作上所碰到的種種問題。

也有人將魚骨圖稱為「石川圖」,因為它是由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所倡議提來的品管工具,所以才會有「石川圖」這個名稱。
魚骨圖的畫法其實的非常的簡單,簡單點的就是幾個箭頭就可以畫好了,如果是喜歡多點變化的朋友,則可以來參考一下工作熊在YouTube上的另外一支影片【如何用PowerPoint畫出不一樣的魚骨圖/特性要因分析圖/石川圖】。
一般品管老師在教我們畫「魚骨圖」的時候都會說魚骨圖有分兩種型態,應該說魚頭可以有兩個方向。
其實,魚骨圖如果用得好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我們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當中經常會碰到種種問題,這些問題有些可以很直觀的就直搗黃龍,發現問題的原因,當然就不需要用到魚骨圖。但是有些時候,在問題發生時,原因卻往往隱藏在一堆謎團之後,想要尋釐清問題的根源時,卻又發現自己的想法或思緒太過於「發散」而無法找到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魚骨圖」來幫助我們抽絲剝繭,收斂這些發散的想法,並進而歸納出問題發生的主要可能原因,然後針對這些被懷疑的可能要因來做資料收集、並透過層別法來分析要因,或是直接列出可能要因的優先順序,並逐項驗證要因是否為真因,然後對症下藥,採取永久對策並解決問題。
所以,在畫魚骨圖之前,你應該要對問題發生的原因有一些想法,其實不管有沒有想法,工作熊都建議你要招集一個跨部門的小組,來一場「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根據問題點來羅列出各種可能原因,然後透過魚骨圖的手法歸納這些原因,並加以辯證原因的可能性。人家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就是這個道理,也可以避免自己的思維陷入誤區或盲點。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要如何招集會議來做出一張「魚骨圖」吧!
  1. 集合有關人員。
    必須招集對這個問題有關的所有相關人員,或是有相關知識及經驗的人員參與,切忌僅由一人獨立繪製完成魚骨圖,建議人數最好在4~10人之間。

  2. 使用白板或白紙。
    建議準備幾種不同顏色的色筆(每人拿一種顏色筆)。現在有很多人也會開始使用電腦的心智圖來作業繪製。

  3. 開始繪製魚骨圖。
    先在白板或白紙上畫出一個大致的魚骨形狀,魚頭向右(箭頭向右),然後在於頭的地方寫出問題的標題。建議要針對問題再清楚的描述一次,比如問題的特徵、現象…等,讓所有與會人員都可以詳細的瞭解問題與現況。在主魚刺的地方寫上大要因、次魚刺的地方寫上中要因,小魚刺的地方寫上小要因。一般如果是設計研發或是工廠製程問題分析時,我們都會依據前人的智慧結晶,在大骨的末端大要因的地方,先寫上人(員)、工(法)、(材)料、機(器)、量(測)、環(境)等六大主要因,因為再怎麼樣的問題都離不開這六大項目,而且這些項目也大都分屬不同的單位負責,如此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問題的各個面向,也可以區分不同單位的權責。當然,你也可以自已歸納分類主要因,不一定要完全依照人工料機量環的分類。在填寫魚骨圖主要因時,記得要將「近因」或最有可能的要因擺放在靠近魚頭的地方,而「遠因」及可能性比較小的要因則靠近魚尾,這樣可以讓人們更容易集中視線在魚頭的地方。
    其目的是為了給那些對問題還不甚瞭解的人或是決策者可以一目了然,知道那些項目是影響問題的主要因或次要因,畢竟報告有時候就是做給別人看的,讓人可以更輕易地看懂報告,就不需要我們再廢話了。
  4. 由與會人員針對問題可能的原因輪流發言15~20秒,如此不間斷的一直發言,中途嚴禁批評與質問,發言內容由主持人或書記一一紀錄於圖上。

  5. 原則上每人最多發言20秒,就換人發言,幾個循環之後,當要因超過了60~80個或不再有人發言,就應該要停止,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6. 針對所提出來的要因,何者的影響較大,由每人輪流發言選出,經大家同意後圈上一個紅色的圈圈。

  7. 再針對已經圈出來的要因圈圈,大家輪流發言,把大家認為特別大的要因再加上第二重顏色的圈圈,如此循環,直到不能再加上圈圈為止。

最後審視整張魚骨圖,這時候重複圈圈最多的項目應該就是這個問題最有可能的要因了,再來就要針對這個要因來採取對策。

後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為何最近上班常常遲到?」的魚骨圖範例吧!

「為何最近上班常常遲到?」的魚骨圖範例

另外,下面這張「如何避免上班經常遲到?」,則是魚頭向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魚骨圖。
「如何避免上班經常遲到?」,則是魚頭向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魚骨圖。
這張則是工作熊之前在部落格上面曾經分享過關於「按鍵線路油污來源」的魚骨圖。
「按鍵線路油污來源」的魚骨圖
當初工作熊有說明過之前公司有個產品發生嚴重的DOA(Dead On Arrival)客訴,也發現是因為油污污染而造成大部份的不良產品在數字3,6,9的按鍵沒有反應,公司後來也組成了臨時專案小組來追查原因,而且還特地送工程師到代工廠去追查問題點,其實代工廠端也蠻配合問題的追查,而且還事先自己追查過濾了大部分可能的問題點。經過了地毯式的追查並使用「特性要因分析圖」歸納後,直指不良原因應該是作業員誤把松香(flux)當成IPA清潔劑拿來使用,並擦拭在了電路板的金手指接觸線路上所造成的。
可能的油汙來源雖然已經被點出來,但是怎麼驗證就又是另外一個課題了,工作熊這裡只稍微說明一下,驗證分成兩部份:

後來,代工廠也終於承認他們的作業員確實有將Flux取代IPA清潔劑的可能性,而且在我們稽查工廠作業時,也確實發現其存放Flux與IPA的櫃子居然是同一個,其實對一個剛剛進入工廠的作業員來說,她們可能還真分不出來這兩個分別儲存IPA與Flux的桶子有何不同,所以很有機會將flux誤當成IPA給分裝錯了,導致IPA與Flux混用在一起。

代工廠居然把Flux與IPA擺放在同一個櫃子。

如果你對這個油汙問題有興趣,可以來參考一下工作熊的另外一支影片。《案例分析》油脂及白色粉末沾汙在電路板PCB按鍵金手指造成按鍵功能不良


YouTube影片:品管七大工具:魚骨圖介紹、特性要因分析圖(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Podcast:EP026-品管七大工具:魚骨圖介紹、特性要因分析圖(Cause and Effect Analysis)



延伸閱讀:

關於統計製程SPC:
何謂製程能力?
製程能力介紹 ─ Cp之製程能力解釋
製程能力介紹 ─ Ck之製程能力解釋
製程能力介紹 ─ Cpk之製程能力解釋
製程能力介紹─製程能力的三種表示法

製程能力介紹 ─ 製程能力的評估與改善對策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您有話要說(Leave a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