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Youtube》PCB的SMD與NSMD焊墊設計哪種較能減少BGA焊接氣泡產生?
我們這次來聊一個關於PCB焊墊設計是否會影響到BGA焊接品質的工程問題。論壇上有網友詢問BGA焊點過完回焊爐後發現有氣泡產生,到底SMD與NSMD焊墊設計的哪一種表現會比較好呢?
在正式進入討論以前,工作熊想先來閒聊一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滑鼠好像越來越不耐用了?我最近就遇到這樣的問題,新買的L牌滑鼠用了不到半年,按鍵就開始出現連點的問題,本來我也沒有太在意,反正滑鼠壞了就換新的,也不是很貴,但神奇的是,我這次買了好幾隻滑鼠,結果前後都用了不到半年,它們居然就陸陸續續開始出現連點!這就讓我有點受不了了。
於是,我就開始在網路上搜尋解決的方法,結果發現還真的有一堆人在YouTube上分享《如何更換滑鼠的微動開關延長其壽命》的功法。但說真的,拆滑鼠不難,問題是換微動開關(micro-switch)就沒那麼簡單了。如果沒有適當的吸錫工具,要拆下微動開關還真的有點給它麻煩。後來我在PTT上看到有人分享一個妙招,只要在微動開關作動的兩隻引腳之間,接上一顆0.1uF(法拉)~1.0uF(法拉)的濾波電容,就是比較靠近微動開關正面白色或藍色按鈕的那兩隻腳,這樣就能增加按鍵的debounce time,減少因為抖動而產生的連點問題。
到文章發表為止,我已經在三隻滑鼠上面各焊接了一顆0.1uF的陶瓷電容!效果還不錯,用起來一切正常,也沒有再出現連點的問題。如果你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不妨自己試看看,當然,如果你用的是一隻只有NT200塊錢的滑鼠,就直接換一隻新滑鼠就好了。
現在我們就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吧!
這是論壇上一位網友提出來的問題,問題有點長,所以我就稍微潤飾了一下,使其可以更容易理解,網友問到:
“我知道,PCB的焊墊設計大致分成SMD與NSMD兩種不同方式。對於BGA焊點過回焊爐後的氣泡產生,個人很想知道,哪一種焊墊設計的表現會比較好?於是我自己查了一些資料,網路上的說法普遍認為NSMD焊墊設計更有利於焊接時氣體的排出。然而,我也查閱了耿明老師編著的《電子組裝的可製造性設計》一書,裡面卻明確提到,「在無鉛焊接中,SMD 焊墊設計有利於氣體的排出,可以減少空洞現象」。這不禁讓我覺得非常矛盾,這兩種說法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
根據我的經驗,在PCBA的實際生產中,我們經常會在同一顆BGA的焊墊上同時看到有SMD和NSMD兩種設計存在。實際觀察發現,NSMD焊點回焊後的氣泡產生確實會稍微小一些。而最近我們遇到了一個具體問題:我們有一款產品,BGA的錫球間距是0.4mm,焊墊是SMD設計。回焊爐後,有時候因為焊點內的氣泡過大,導致焊點膨脹,甚至短路。所以,我就想到,或許可以將焊墊改成 NSMD 設計會好一些,但又怕沒有充分的理論支持,希望大家可以給予指教。”
以上是這位網友所提出的問題,內容雖然有點長,但歸結其問題,不外乎下面兩個重點:
-
BGA焊接後產生氣泡,吹脹錫球,導致與鄰近的錫球短路。
-
PCB的焊墊設計分成SMD與NSMD兩種,這位網友想要知道哪一種焊墊設計比較不會在BGA錫球內產生氣泡。
我們先來看看論壇上面,網友們針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好了,之後再來說說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當然我也有參與這個問題的討論。
-
大多數的網友都認為NSMD焊墊設計在BGA發生的氣泡要比SMD來得少。
》》這一點與工作熊的經驗符合。後面我會再做更詳細的說明。
-
有網友說,這麼小的BGA,他們一般是不允許在零件底部及附近位置,設計有大面積的銅皮與絲印框,因為它們會影響PCB的表面平整度,導致錫膏印刷量不穩。至於原理,這位網友則不甚清楚。另外,BGA鋼板開成圓孔會比方孔更穩定一點。
-
後來有一位比較有經驗的網友跳了出來,幫忙回答了第二位網友的問題。說明絲印問題是需要依據BGA的引腳間距來考慮的。引腳間距比較小的BGA,阻焊厚度對其焊接影響就會比較大,所以多數建議NSMD焊墊,最好連BGA的絲印框都不要印出來,如果是那種需要焊墊尺寸相同的設計,則焊墊不可以設計在大銅皮上;如果是引腳間距比較大的BGA,阻焊厚度的影響相對較小,可以考慮使用SMD焊墊設計,因為其裸露出來的焊墊尺寸會比較穩定,而且還比較能防止焊墊從PCB脫落的問題。
以上是網友們提供的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建議,不過~好像並沒有真正回答到這位苦主問題的核心。
下面工作熊來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吧。
在討論開始之前,我們還是得花一點時間先解釋一下什麼是SMD和NSMD焊墊設計,免得有些朋友聽得一頭霧水。其實,SMD和NSMD是兩個英文縮寫,分別代表 Solder Mask Defined 和 Non-Solder Mask Defined。它們主要用來區分 PCB 上焊墊的形狀和大小是由銅箔來定義,還是由防焊層(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綠漆」)來定義。
簡單來說,SMD(防焊定義焊墊)就是靠防焊層的開孔來決定焊墊的形狀和範圍,也就是防焊會覆蓋在銅箔的上面,防焊上面開了多大的孔,就裸露出來多大的焊墊;而 NSMD(非防焊定義焊墊) 則是靠裸露的銅箔部分來定義焊墊的大小,所以,防焊的開孔會比焊墊大。因此,有時候NSMD也被叫作「銅箔定義焊墊」。如果你想要進一步了解什麼是SMD與NSMD,可以參考下面工作熊以前寫過的幾篇部落格文章與YouTube影片:
關於前面網友回答說:「絲印會造成錫膏量印刷不穩的問題」,我以前工作的時候確實有碰到過類似的問題,這是因為絲印的厚度會頂起鋼板,增加了鋼板與PCB表面的貼合間隙,也就增加了印刷的錫膏量。不過我碰到的狀況是第一供應商與第二供應商所提供的PCB絲印厚度不一致所造成的,一些對錫膏量比較敏感的零件,比如fine-pitch或是0201尺寸以下的零件可能得多加留意。如果PCB只有一家供應商,這種問題應該比較容易控制,只需要針對錫量印刷較多的焊墊縮小鋼板的開孔就可以了。不過比較好的方法應該是要統一定義絲印的厚度,免得那天PCB供應商自己心血來潮變更了絲印厚度,或是我們那天換了一家新的PCB廠,同樣的問題又會再重新上演一次。
建議延伸閱讀:
至於大面積銅皮可能造成錫膏量印刷不穩的問題,個人覺得這應該與絲印類似,這個問題應該比較容易出現在有銅皮與沒有銅皮交接的位置,只不過,銅皮對錫膏量的影響應該是固定的,因為PCB設計的時候就會規定使用銅皮的重量,也就是厚度,不同板廠生產出來的銅皮厚度基本上也比較一致,只要針對該PCB做鋼板開孔的調整就可以解決。
另外,NSMD 無法設計在大銅皮上,因為NSMD為銅箔限定。
好了,以上是工作熊對論壇上熱心網友們所回答問題的一些個人看法。
下面我們就來針對苦主的問題來提供一些個人看法了,苦主說[耿明老師在《電子組裝的可製造性設計》一書中提出:「SMD焊墊在無鉛焊接中有利於氣體的排出」,老實說,工作熊自己真的沒有看過這本書,所以也無從知道這結論是如何下的,不過這結果與大部分實作的結果不太一致,推測這可能是基於某些特定製程工藝和材料組合下的實驗結果。如果可能的話,建議苦主可以提供該文章的理論根據與詳細內容,要是可以一併提供苦主公司的氣泡照片則會更好判斷。
正常來說,NSMD焊墊沒有防焊層覆蓋,會暴露出焊墊周圍的垂直銅面,提供了更大的焊錫潤濕面積。這種設計可以讓焊料更自由地流動和擴展,應該有助於氣體排出,因此在焊接過程中NSMD焊墊設計,應該更容易減少氣泡的生成。而且大多數研究和實際經驗表明,NSMD設計在改善焊點品質和減少空洞方面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BGA封裝的焊接中。
另外,基於苦主提到【0.4mm間距的BGA,焊墊為SMD設計,爐後偶有因為焊接氣泡導致焊點變大形成短路情況】,這種情形應該是無法藉由變更SMD與NSMD焊墊設計來獲得大幅改善的,只能說這兩種焊墊設計對氣泡的改善效果差異甚微。而一般會造成BGA錫球吹氣、中空、脹大,通常是焊墊下面有導通孔填孔設計所導致。一個可能原因是dimple太大了,另一個原因則是使用樹脂塞孔,加熱時氣體會從dimple或是樹脂塞孔中逸出而導致氣泡。
苦主在看過工作熊的回復後,有了互動,而且還附上許多照片與資料,這種友好互動感覺很不錯的啊!值得鼓勵。我們當然也得用心地回答問題~
《苦主回復》
苦主不僅提供了短路的X-Ray照片,也提供了空板的照片,還提供了該BGA的一些尺寸規格,而且連耿明老師在《電子組裝的可製造性設計》一書中關於SMD焊墊在無鉛焊接中有利於氣體排出]的證據都提供了。
苦主補充說明,從實物上他無法判定PCB的焊墊上是否有導通孔塞孔,鋼板的厚度為0.08mm,開孔為0.21mm方形導圓角,PCB厚度為0.7mm,沒有使用過爐載具,回焊爐的恒溫區大約88秒,溫度峰值為247˚C,回焊時間約60秒,焊接後氣泡在8%以下,雖然未保存當時的相關圖片,但是有測量爐溫,而且觀察焊點呈現圓潤。此晶片的型號為TCS4525是一款WCSP20的封裝,在規格書上沒有找到該錫球直徑資料,但是通過貼片程式查看,該物料的錫球尺寸為0.28mm,板子上的其他0.4mm間距的錫球直徑則只有0.24mm,這個尺寸比鋼板開孔尺寸明顯大了不少,應該也是氣泡產生的一個原因。此鋼板有做過優化,優化前開孔為0.25mm,短路的比例非常高,當時確實沒注意過是否是因為氣泡所導致的,就直接開新鋼板做了縮孔處理
《工作熊進一步回饋》
看到苦主這麼配合且提供更多的資訊,我們當然得給予鼓勵。以下是工作熊根據新的資訊所提出的進一步的回答。
不過我還是得強調一下,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內容或許會有偏誤,須酌情服用。
SMD焊墊設計的銅箔焊墊會與防焊重疊,理論上對細間距(也就是fine-pitch)的BGA錫球在錫膏量的印刷上會比較不好控制,因為防焊會墊高鋼板,使得錫膏的印刷量變多,因為鋼板被墊高就相當於增加了鋼板的厚度。而SMD焊墊設計所裸露出來的焊墊大小則比較規整,相對於NSMD焊墊設計在有線路連接進出焊墊時所造成焊墊形狀的不規整,反而又比較可以透過鋼板開孔大小來控制錫膏量,其製程工藝上又比較容易受控。只能說SMD與NSMD真的各有其優缺點。
看過苦主提供關於耿明老師在《電子組裝的可製造性設計》書中提出【SMD焊墊在無鉛焊接中有利於氣體的排出】這句話,因為書中沒有任何的前因後果,也沒有提出任何的理由與理論根據,就突然冒出這句話,老實說我個人真的很難判斷其結論,所以個人還是對這個觀點持保留態度的,因為與大部分的事實不符。
至於錫球氣泡的問題,一般來說,如果是0.4mm間距的BGA,基本上不太會使用機械鑽孔後用樹脂塞孔的電鍍制程,而比較會使用鐳射鑽孔後電鍍銅填孔,如果是電鍍銅填孔,則比較不會有氣泡問題,建議可以直接詢問PCB板廠,在BGA焊墊上的via-in-pad是何種塞孔作業。
另外,回焊爐中如果開氮氣(N2)也可能會使得錫球中的氣泡集中、吹脹錫球,這是因為氮氣會降低錫粉的表面張力,而無法有效支撐液態焊錫,這會導致氣體在錫球這類焊接過程中更容易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較大的空洞。但是氮氣對那些用錫量較少的焊點則有利潤濕的擴展。另一個原因是氮氣會加大回焊爐內的壓力,使得氣泡不易從錫球中逃逸出來。
建議延伸閱讀:
總結以上,想要解決這個BGA短路問題,個人建議在不影響錫膏焊接品質的情況下,要透過實驗計畫方法來減少錫膏印刷量,如果有SPI,建議要針對有問題BGA的錫膏量做嚴格管控,記錄容易短路焊點的錫膏印刷量,並與回焊後的品質做比較,看看能不能找出一個比較好的製程參數。
故事說到這裡,整個討論串也大概結束了。苦主也接受工作熊的建議,並回覆說他們會再開一張新的鋼板,嘗試縮小開孔來減少錫膏量,並跟進追蹤。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接收到任何後續的品質改善是否的反饋就是了。
這個問題當然沒有絕對的答案,工作熊的看法也不一定就是最正確的,而苦主所碰到的BGA錫球中空吹脹不良現象,也還沒有一個真正合理的原因解釋,或許你也曾經碰過這樣的問題,也或許有自己的看法,非常歡迎你對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
YouTube影片:PCB的SMD與NSMD焊墊設計哪種較能減少BGA焊接氣泡產生?
Podcast:PCB的SMD與NSMD焊墊設計哪種較能減少BGA焊接氣泡產生?
延伸閱讀:
- BGA虛焊失效模式可以用X-ray分析檢查出來嗎?
- 這種片式電容偶發焊錫短路不良現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 網友求助問:SMT焊點表面出現一層顆粒狀金屬球是什麼?
- 如何使用[2D X-Ray]來判斷BGA有否空焊、虛焊、雙球現象?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 // End Comments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這篇本文直接在首頁了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