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產品開發階段,什麼是POC?與EVT/DVT/PVT有何關係?
(本文以電子產品硬體設計為基礎討論POC,因為本人不熟軟體開發,所以軟體的POC將不在本文討論。)
新的管理階層帶進了新的管理模式,最近就有個POC新名詞出現在工作熊的新產品會議上,POC其實是【Proof Of Concept】的縮寫,中文大概是「概念驗證」之類的意思吧!
白話文一點,POC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驗證工程師們的「概念」或「理論」是否正確可以執行,新產品設計時,尤其是新創產品,必須要先把「概念」弄對弄清楚了,後面的大部隊才能跟著成熟的概念來設計產品,否則產品設計做了半天,結果最後卻說做不出來,那不是很糗,而且還多花冤枉錢加浪費時間。
所以POC聽起來似乎跟我們一般熟知的EVT有點像?以電子產品的設計來說,它其實就類似我們在做【big board】的概念,就是在設計概念還未成熟前,僅先把線路圖(Schematic)畫好,先不管未來PCB的尺寸大小如何,設計一片可以容納所有零件的大板子,讓研發工程師可以先驗證他們的想法與備案線路。
相關延伸閱讀:開發新產品有三個驗證階段(EVT/DVT/PVT)解說
這種大板子的設計通常只會出在新創產品需要工程驗證(verify)硬體電路、或是除錯(debug)時使用而已,你可能很難想像這種電路板日後會成為輕巧的手機或是電子產品。
不過,如果已經是成熟產品的改版設計或是延伸設計之類的專案,是否還需要POC這個階段?就值得商榷了,因為這類專案通常不需要再去驗證概念,大多只是把外觀做一下改變,功能提昇或是減少一點,其主體的設計概念基本上沒有大太的差異。
所以問題就來了「POC應該放在PLC流程中的哪個階段?POC是否真的需要?」
POC該放在PLC流程中的哪個階段?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如果是新創產品,在產品的概念還沒成型或是還未被驗證前,應該將POC(Proof of Concept)放在整個專案開始的最前面,因為一旦概念驗證遲遲過不了關,那整個專案可能就會胎死腹中,也就沒有後續的EVT/DVT/PVT。
對於那些已經成熟產品的改版設計或是延伸設計之類的專案,一般會將POC與EVT合併,或是直接取消POC,因為設計「概念」已經在之前被驗證過了,需要再驗證的只是電路板設計與機構的配合而已。
另外,也有一說,POC擺放在專案的前面比較適合哪些小型或是厲害的Maker,因為他們自己就可以DIY用麵包板或是簡單的工具DIY自己製作PCB上零件,並用3D列印機完成所有的原型機構,來組成一個原型機以驗證概念,這樣就可以省掉一些生產的費用,因為生產一般會有產線設置費的最低限制。等到概念成熟後,畫出了正式layout圖,再經由EMS廠或PCBA代工廠去協助製造及後續實用性的功能驗證。因為有許多的Maker通常只有idea,但他們並沒有能力去把idea變成產品,所以需要代工廠或EMS的幫忙將idea產品化,所以POC就會變成在專案成立後才進行。
個人觀點:
工作熊個人以為,POC擺放在哪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清楚POC的觀念與目的,POC應該是大部隊開拔前的斥候或先鋒部隊,負責將前路的障礙掃除以利大部隊挺進。POC要做的是澄清概念上的疑慮,要將概念實體化,確保idea可以被做出來。
(本文討論只是工作熊個人見解,因為本人並非PM,或許在不同的公司或不同的行業對POC的解讀會有所不同。所以,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延伸閱讀:
簡介產品生命週期(PLC) I
為什麼新產品需要試產?可以從試產得到什麼?
新產品開發會議中的經常聽到CMF是什麼意思?
介紹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在公司的角色與職責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POC即然名為proof of concept,就有類似可行性評估的意義在裡面。所以應該是一開始就要做,直到可行性評估驗證通過了,確認能夠被導入生產商轉了,才啓動Program Management,trigger 跨單位的資源來投入開發。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如果驗證出來行不通,上級指示還要繼續走下去,是否要換頭路了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