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V-Cut是什麼?為何PCB上面要有V-Cut?

V-Cut是什麼?為何PCB上面要有V-Cut?所謂【V-cut】是印刷電路板(PCB)廠商依據客戶的圖紙要求,事先在PCB的特定位置用轉盤刀具切割好的一條條分割線,其目的是為了方便後續SMT電路板組裝完成後的「分板(De-panel)」之用,因為其切割後的外型看起來就像個英文的【V】字型,因此得名。

之所以需要在電路板上設計出V-Cut,是因為PCB使用玻璃纖維為主要結構材料,所以其電路板(PCB)本身具有一定的強度與硬度,如果你想純粹用手來扳開或掰斷PCB是不太可能的事,就算你是大力士可以扳斷,最後也會將電路板上面的零件弄壞掉,因此需要有這類預先切割好的V-Cut槽線來方便作業員順利將原先的拼板裁切成為單板,這就是【分板(De-panel)】。

因為一般電路裸板的生產都會先做拼板(panelization)與加板邊(break-away)的作業,所以當電路板打(貼)上所有零件並完成組裝後,當然就要再進行「分板」作業,使其成為單板,這樣才能將PCBA安裝進產品機殼當中,工作熊到現在還沒有見過有人在整機產品安裝兩片以上一模一樣的組裝板(PCBA)的,嗯!也許刀鋒網路伺服器設備有吧!至於為什麼電路板要先做拼板(panelization)與加板邊的作業,就留待後面的文章再繼續解說吧!

設計【V-cut】的目的與V-Cut分板的作業

就如同前面篇幅說過,設計【V-cut】的主要目的在幫助電路板組裝後方便作業員分板(De-panel)之用,PCBA分板的時候一般會利用【V-Cut分板機(Scoring machine)】(如左圖),把PCB事先切割好的V型溝槽對準Scoring的盤型刀片,然後用力的推過去,有些機器會有自動送板的設計,只要一個按鈕,刀片就會自動移動並劃過電路板V-Cut的位置把板子切斷,刀片的高度可以上下調整以符合不同V-Cut的厚度。(註:PCBA分板除了使用V-Cut的Scoring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如Routing(撈板)、郵票孔…等方式。)

雖然PCB上面的V-Cut也可以使用手動的方式來折斷或掰斷V-Cut的位置,但工作熊強烈建議不要使用手動的方式折斷或掰斷V-Cut,因為手動的時候會因為施力點的關係對PCB造成彎曲,這非常容易造成PCBA上面的電子零件破裂(crack, micro-crack),尤其是電容類與BGA零件,進而降低產品的良率與信賴性,有些問題甚至要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漸漸顯現出來。

參考文章:
電路板去板邊—V-Cut 分板機
影片:V-Cut電路板分板機作業

V-Cut設計及使用上的限制

V-Cut雖然可以方便我們輕易的將板子分開並去掉板邊,但V-Cut可是有設計及使用上的限制。

首先,V-Cut只能切直線,而且一刀到底,也就是說V-Cut只能切割成一條線直直的從頭切到尾,它無法轉彎改變方向,也不能像裁縫線一樣切一小段後跳掉一小段再切。

這是因為V-Cut的凹槽是使用上下兩片圓盤的電鋸所切出來的,有看過木工師傅裁切木頭吧,意思大概就是那樣,因為PCB的裁切都要很精準(毫米計算),所以無法做到只切一半就退刀的作業,其實也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有必要大費周章這麼做,我們只要放棄V-Cut分板的製程,改用撈板(Routing)去板機來裁切板子就可以達成了。所以一般如果是比較複雜的切斷路徑,就會改用Routing機來分板。

其次,PCB厚度太薄也不適合做V-Cut凹槽,一般如果厚度在1.0mm以下的板子,工作熊就不建議做V-Cut了,這是因為V-Cut凹槽會破壞原本PCB的結構強度,當有設計V-Cut的板子上面放置有比較重的零件時,會因為重力的關係而使得板子變得容易彎曲,這非常不利SMT的焊接作業(容易造成空焊或短路)。

另外,PCB在行經回焊爐的高溫時,板子本身就會因為高溫超過玻璃轉移溫度(Tg)而軟化變形,如果V-Cut位置及凹槽深度設計得不好,會使得PCB變形更會嚴重,不利二次回焊製程。

名詞解釋:V-Cut是什麼?為何PCB上面要有V-Cut?

V-Cut的殘留厚度設計與建議

一般來說,我們在定義V-Cut的凹槽尺寸時都只會定義其殘留厚度(Remained thickness),也就是在V-Cut凹槽兩個倒V口中間剩下的板厚,因為這個厚度決定了板子是否容易被折斷與變形的嚴重度。

最普遍的V-Cut殘留厚度建議為板子厚度的1/3,但是最小不建議小於0.35mm,再薄就容易發生板子於製程中有提前斷裂的風險。V-Cut殘留厚度最厚不建議大於0.8mm,再厚的話V-Cut切割機(Scoring)可能無法一次就完全將其切斷,而且也會增加V-Cut切割機刀片的損壞程度,降低其使用壽命。

V-Cut的角度定義

最後是V-Cut的V字形夾角角度定義,一般來說V-Cut有30°、45°、60°三種角度可以定義,最常用的為45°

V-Cut的角度越大,表示板子邊緣被V-Cut吃掉的板材就越多,相對的PCB上的線路就必須更往內縮,以避免被V-Cut切割到,或是裁切V-Cut的時候受損。

V-Cut的角度越小,理論上越有利PCB的空間設計,可是卻不利PCB板廠的V-Cut鋸片壽命,因為越小的V-Cut角度,就意味著電鋸的刀頭就要越細薄,也就越容易磨損與折斷其刀片。

另外,板子的厚度越厚時,因為必須切割得比較深,所以一般V-Cut的角度就得越大,如果是1.6mm以上的板厚時,板廠通常都不願意接受30°角的V-Cut角度,除非你夠大咖,否則就只能改用Router切割設計。

既然Router切割幾乎可以解決所有V-Cut切割所帶來的不利因素,那為什麼還要設計V-Cut?因為…價錢不一樣啊!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絕對沒有便宜又好用的東西,要有的話就稱霸了,也就不會有其他的選項出現,不是嗎!

參考文章:電路板去板邊—Router 切割機


延伸閱讀:
電路板去板邊—總整理
電路板去板邊—手動去板邊
電路板去板邊—V-Cut 分板機
電路板設計需要預留板邊及溝槽給router(路徑切割機/成型機)?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聽說有 “push-back” 的分板方法,是嗎?
如: 15cmX15cm的 panel PCB 上,平均分佈 9片直徑 3cm的小圓板. 事先在 15cm的panel上以雷射或其他方式,完全切斷(100% cut through),再 push-back這9片直徑 3cm的小圓板,依然固定在15cmx15cm的panel上的原來位置,de-panel過程就只要PUSH DOWN….. 可行嗎?業界有此技術和作法嗎?

Daniel,
目前沒有見過這種de-panel的方式,但理論上可行。不過PCB厚度是一個關鍵。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您有話要說(Leave a comment)

(required)

(requ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