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原因樹(Why-tree)五問法(5-whys)幫你找出不良原因
「原因樹(Why tree)」也稱「五問法(5 whys)」或稱「為什麼-為什麼分析法(Why-Why Analysis)」的應用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自己保持「好奇心」,如果你們家有個三歲小孩,你一定會經常聽到他在「問為什麼?」,回答了問題之後,又繼續問你「為什麼?」,直到你厭煩,回答不下去了。但從思考「為什麼?」的回答中是否也讓你重新思考某些問題的真諦呢?
是的,原因樹的最主要作法就是一直問「為什麼?」,當你得到第一個答案後,再繼續從這個答案中找出問題點繼續往下問「為什麼?」,直到最根本的原因出現為止,一般通常要求可以往下問到第五層,但這個方法應該不限問到第幾層問題,而是要問到滿意為止。
使用「原因樹(Why tree)」 的優點:
- 有助澄清問題發生的真正原因。
- 可以幫忙釐清不同失效原因之間的關係。
- 不需要任何統計數據即可完成。
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在其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一書中,曾提到一個小故事。內容大意是說有一個賣地毯的商人,看到他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於是用手把它鋪平,但沒多久在原來突起的旁邊,卻又隆起了另一塊,於是, 他再走過去,把隆起部分再次鋪平。沒想到之後,又在新的地方,隆起一塊。就這樣,反反覆覆好幾次,直到最後,一隻很生氣的蛇,從地毯下爬了出去,地毯才不再隆起。
這個小故事給我們在解決問題上的啟事,我們常常都只針對問題的表象就做出了反應,就像故事中的地毯商人一樣,一開始並無法找出問題的原因,使用「五問法」可以幫助我們從發生原因的現象中,追根究底找出其根本原因(Root Cause)。透過一再地詢問為什麼會這樣,得到初步答案後,再追下去問為什麼會這樣,一直到沒有解答為止。
原因樹或五問法的作法:
- 首先確認問題,清楚描述目前現象。
- 討論為什麼會有目前這結果。
- 得到原因後,接下去探尋為什麼會有這原因存在。
- 得到原因,再往上追問,為什麼會有這原因存在。
- 不停往上追問,直至得到最終原因為止。
其實這就如同我們常說的「問題的發生只是冰山的一角」,既然問題是冰山的一角,想要發覺真正的問題就要用力持續的往下挖,所以要一直問為什麼,直到所有的問題都被釐清為止,這就是原因樹或五個為什麼的精神。
原因樹及五問法的例子:
問1: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1:因為機器超載,保險絲燒斷了。
問2:為什麼機器會超載?
答2:因為輪軸承的潤滑不足。
問3:為什麼軸承會潤滑不足?
答3:因為潤滑幫浦失靈了。
問4:為什麼潤滑幫浦會失靈?
答4:因為幫浦的輪軸耗損了。
問5:為什麼潤滑幫浦的輪軸會耗損?
答5:因為雜質跑到裡面去了。
問6:為什麼雜質會跑到潤滑幫浦?
答6:因為使用老舊,保護蓋已破裂。
原因樹或五問法的缺點:
對於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五問法是一種強而有效的工具,有助於他們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不過五問法太過於基礎,沒有任何的科學數據輔佐,以致其對於根本原因的分析難以有效得到真正原因的深度,而且這個方法非常仰賴使用者的經驗,對經驗不足者將難以達成分析不良原因的目的。
使用五問法會有下述的問題產生:
- 有可能因為私心或某些原因讓調查人員傾向於只停留在表面症狀的調查之上,而不能進一步追究到更深層次的根本原因。
- 無法超越調查人員當時現有的知識水準,無法找出調查人員當時並不了解的原因。
- 在幫助調查人員提出正確的「為什麼」問題方面,缺乏支持。
- 結果缺乏可重複性,對於同樣的問題,同樣採用五問法,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原因結果,太過於仰賴個人的經驗。
延伸閱讀:
問題分析與對策解決 8D report
柏拉圖分析 (Pareto Chart)介紹
特性要因分析圖(Cause & effect Analysis)介紹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No comments yet.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您有話要說(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