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品質工程師(QC/QA)在工廠的角色與職責
工作熊一直想寫一篇介紹「品質工程師」的文章,因為品質、產品製程工程師、測試工程師,一般俗稱製造三大工程部門。工廠內另外還有生產部與機械維修部。
不過因為工作熊一直沒有正式擔任過品管的工作,所以以下有些言論可能會有所偏頗,或摻入個人喜好,有意見不同者可以留言討論,但不允許漫罵。
其實傳統電子製造工廠裡的品管的項目非常的雜,從供應商管理的SQE,入料檢驗的IQC,製程管控的IPQC與PQC,到站在客戶立場確保出貨品質的OQC,所以一般來說QC/QA人員從材料到出貨的所有品質項目都得管,另外還要統合應付回答市場反饋回來的產品瑕疵問題。
雖然品管的工作非常多也非常雜,但話說回來,品管基本上是個沒有產出的部門,因為有品管參與的項目並不會增加產出,所以一間公司內如果品管人員過多,通常意味著這間公司花了太多不必要的人力,品管的觀念其實應該落實在每個員工的身上,起到自主管理,或是利用自動化系統來簡化這些品管的工作。
下面工作熊試著列出一些品管的分類給大家參考(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 IQC((Incoming Quality Control)進料檢驗品管。(組裝工廠設置IQC的目的)
-
IPQC(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製程品管。通常針對製程上的品質管控,比如確認產線的上料是否正確,檢查產線的作業員有無依照標準作業指導書(SOP)來作業。
-
PQC(Process Quality Control)半成品品管。檢查半成品的品質,通常可以跟IPQC合併。
- FQC(Final Quality Control)完成品終檢。
-
OQC(Outgoing Quality Control )出貨檢驗品管。其角色是站在客戶立場將已經包裝好的紙箱做開箱檢驗「OOB(Out Of Box)」,也就是把產線上已經包裝好的產品重新打開來完成品是否符合客戶的要求,通常會定義AQL抽樣允收等級。
-
SQE(Supplier Quantity Engineer)供應商品質工程師。其工作內容不外乎:供應商品質稽核、供應商評鑑、進料系統管制、輔導供應商品質。
不過一般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對方列出來的工作經常都是QA工程師,那到底QA與QC有何差異呢?
老實說,現在大家對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證)與QC(Quality Control,品質控制)似乎已經分得不是那麼清楚了。以前工作熊在工廠內的品管工程師大多叫QA,而產線上負責產品品質檢查的作業員或巡檢員品管大多叫QC。
所以,QA與QC兩者基本上都跟品質有關,不過如果純就定義上來說,QA比較偏向是事前的預防,也就是要在產品的製程當中使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比較偏向系統。而QC則偏向事後,在產品完成後從中找出潛在的瑕疵品,比較偏向操作。
不管如何,一般公司如果想找品管工程師,不論QC及QA兩者的工作內容大多必須同時兼任,因為工廠內不會有那麼多的品管工程師,還讓你分成QC及QA,QA的工作在預防,而QC的工作只是判斷,既然是工程師就該有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以QA的工作為主,QC的工作為輔,通常只有發生品質爭議的時候會由QA工程師出來做仲裁與協調,當然通常得會同PE(產品製程工程師)及TE(測試工程師)。
一般QA工程師的日常工作就是檢查每天的品質日報表、週報表、月報表,如果良率低於設定值就要協同相關部門找出問題點並監督對方加以解決,有能力的QA還會主動找出品質低落的原因,並要求相關單位提出對策與解方案。
另外,QA通常是產品品質對外的代表,一旦市場或客戶端有品質問題回答工廠,通常得代表工廠對外溝通,提供相關報告與解決對策以證明自己產品的品質可以得到客戶的認可。也就是說QA要具備協調不同部門的統合能力,還要有能力寫報告(8D或CAR)回覆客戶,有些對外的QA還得有外語能力,為了可以確實達成這些要求,具備SPC統計製程能力的知識也是必須的,否則客戶比你強,不僅會被客戶牽著鼻子走,有時候還聽不懂客戶的要求,就真的很慘!
一般來說,QA通常要有柔弱的態度,但擁有堅強的心態,可以承受各方壓力,堅持住正確的方向,因為一旦有問題的時候生產、出貨、品質、抱怨…等壓力會蜂擁而至,堅持對的原則,不過份要求品質,這通常是一場天人交戰。
身為品管工程師,你分得清楚品質(Quality)與可靠度(Reliability)有何不同?
延伸閱讀:
態度決定一切,工程師養成
同樣是工程師,你喜歡做研發還是製造?
優秀的技術部門主管應該包含甚麼特質和本職學能經驗?
介紹Project Management(PM)在電子公司的角色與職責
介紹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在公司的角色與職責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個人淺見,RA應該是在DQA端(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Reliability=可靠度
如同工作熊大所說的”QA比較偏向是事前的預防,而QC則偏向事後找出問題”
若是在研發階段就可將產品的可靠度建立起來,可降低產品整機的不良率發生並減少多餘的時間與成本消耗
在下這樣提問的緣由有二:
1. 公司對外時的窗口是否需要以專業分工的角度各自對應相關單位,以利達到溝通效應最大化?
2. 以組織內部角度來看,各自的權責不同,若沒有明確定義,很容易會發生不想做的工作推積在弱勢單位上,進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例如說整個對客戶的分析檢驗、改善報告、FA或8D Report通通交給PL,包括對客戶SQE的會議),感覺似乎沒有達到各司其職的工作原則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請問一下你覺得RA在公司中的地位如何?一個有經驗的RA可以對公司有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