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nd source qualification(替代零件承認的步驟)
工作熊之前的篇幅曾經言及「替代料導入」是不可避免的生產之惡,而替代料導入的時機也通常落在必須承接前人設計包袱,且大多在時間緊迫、限制極多、資訊缺乏的情況下被要求立即完成。
(Image by Ioannis Karathanasis from Pixabay)
雖然我們都建議要停止這種替代料的惡性循環,最好在設計的第一時間就該導入second source,不過由於種種原因,比如說零件要被終產(EOL, End Of Life)、原始設計有瑕疵、主要零件(Primary source)廠商不願意降價…等理由,產品後續量產中被要求承認替代料總總是很難被完全避免。
既然替代料不能避免,那就應該要有對策,讓替代料的影響降到最小。下面為工作熊建議替代料導入時的承認(qualification)步驟與注意事項,相信許多比較有規模的公司也都有類似的替代料導入規範,也歡迎您提供您的自身經驗與意見:
(對於大陸那些盜文網站,複製貼上本站文章後,居然還改成自己公司的名字,感到無恥!文章內容部份防止複製編排可能造成您閱讀的不便,請見諒!)
步驟一、先做文件審核:
- 確認零件的電氣特性規格符合設計需求。
- 確認零件的機構尺寸不會產生干涉。
-
確認零件的焊接腳與主要零件一致,或是焊墊(焊盤)與主要零件可以共存,不會造成焊接品質問題。
- 確認零件不會影響到外觀。
步驟二、要求實際替代料樣品並測試:
- 檢查外觀、確認零件尺寸符合圖面規定。
-
將零件焊接於電路板以確認焊錫性並測試其電器特性。公司內最好要針對不同零件建立零件承認的測試步驟檢查清單(Checklist)或是規範,比如零件說要不要做「電壓及溫度四個象限變化測試(4 corner test)」、溫度循環(temperature cycle)、溫度冷熱衝擊(thermal shock)、或是落下測試(drop testing)等,有些甚至得做長時間的信賴度測試。
-
有些時候必須評估零件是否需透過SMT打件,而不要工程師自己人工換料,因為有些焊錫性強度在手工焊接與SMT焊接的情況下會呈現出巨大的差異。
步驟三、小批量試產(Control run):
-
雖然名為小批量試產,但其目的是為了驗證零件商量產的能力,所以最好有一定的數量,建議500~1000pcs為宜。因為數量太少的話,零件商有可能手工作業製作出樣品,或是零件商只是特別挑選出優良規格的零件送樣,日後量產的零件品質可能就會降低。
-
要求零件供應商要檢附出貨檢驗報告,包含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報告,作到事先預防的動作。
-
建議電子組裝工廠的IQC要加嚴檢查進料零件,把可能造成品質損失的問題提前顯現出來,因為一次生產下去就是500~1000pcs的量,如果上產線後出問題還是有點麻煩。
-
SMD零件一定要要求捲帶包裝,每顆料在料帶內的間隔最好還要與主要供應商的包裝一致,這樣才不至於每換一次料就要調整一次SMT的程式。如果沒有捲帶包裝,至少也要跟主要原料的包裝一致。
-
試產的時候建議一定要有工程師或助理跟著,因為產線的作業員所執行的工作是要完成作業,因為他們有產線績效的壓力,既使零件有問題他們也會盡量克服然後繼續生產,但試產的目的是要發掘問題並加以反應,如果沒有人跟著就會錯失這些發現問題點的先機,有可能造成日後的損失。
另外,「替代零件」導入大多不會是一項常態的工作,所以一般只會是個臨時的任務編組,由各部門挑選相關人員參與,一般需要集合工廠製程(Process)、研發機構(Mechanical)、研發電子(Electrical)、品保(QA)等工程人員,最好還要有一個專案經理(PM)來領頭盯進度,如果還可以有一個採購(Buyer)負責催料就更好了。
就因為「替代零件導入」是臨時的任務編組,所以每個部門大多不會派出一軍來出任務,因為一軍通常是用來衝鋒陷陣的,可是替代料所需要的知識有時候可能比新產品還要麻煩,如果你有寫過電腦程式,替代料導入就像是改別人的程式一般,有時候甚至還遠遠超過自己寫程式的精力投入。
那執行替代料導入的工程人員必須具備什麼特質呢?
就因為後期的替代料導入有下面幾想特徵
-
品質壓力:品質的東西,有時候誰也說不得準,但有時候又必須取捨。好難!
-
時間壓力:因為產線欠料或缺料,急需替代零件讓產線恢復生產,要承受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替代料。
-
設計能力:就因為必須承受前人的包袱,具有一定經驗的設計與工程能力是必須的。
-
細心度:細心是一定要的,要能夠耐得住性子,按步就班一步一步的驗證替代料,還要翻閱前面的故事,有時候還得虛心的詢問前人產品設計或生產的歷史。
個人會建議執行替代料導入的會議最好由各部門的主管來開會,然後再指派給下面的工程師執行,這樣一來可收時效,二來也可以讓部門間有些折衝。
延伸閱讀:
製造工廠的MRB會議及塑膠件品質判斷
解釋BOM、AML、AVL、MPN三者間的關係
名詞解釋:spot market buy & sale(現貨市場買賣)
零件商如何打入系統廠成為替代料零件(2nd source)供應商
如何為添加第二供應商(2nd source)降低成本(cost reduction)創造多贏局面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 // End Comments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熊大, 我認為步驟一、先做文件審核:除了產品端的資料外, 也可同步請品管部門協助進行Manufacturing Readiness Review資料的審核,可以先確認此替代零件的工廠端是否有達成我們的基本需求?如此協力供應商的品質系統是否具備ISO9000?可以同步對此供應商先做一些基本的資格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