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電路板去板邊分板裁板:郵票孔設計
一般電路板的分板設計都會使用V-cut分板機(scoring)或是切割成型機(routing),其實除了這兩種設計外,另外還有一種郵票孔(stamp hole)的設計方式,只是工作熊個人不太喜歡這種分板設計的方法,所以就一直沒有介紹。
之所以稱之為「郵票孔」是因為這種設計真的跟一般我們看到的全張郵票一樣,在分板的位置打上一些小孔,方便使用鉗子之類的工具來分板,或是直接用手掰斷小孔間的連筋以達到分板的目的。
「郵票孔」分板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分板工具就可以達成分板的目的,不像另外兩種方法需使用專門的Scoring機與routing機。不過這種郵票孔的缺點也真的不少,下面列舉其缺點:
-
郵票孔分板後容易留下毛邊及崎嶇不平的板邊(Board edge),這些毛邊有時後會造成組裝上的困擾,比如說有顯示器的地方不可以有毛邊之類的易污染物。這些崎嶇不平的板邊有時候還會造成組裝干涉,甚至引起功能上的問題。
-
郵票孔的分板通常不會使用正規的分板工具,如果分板時施力不當,容易彎曲電路板,造成電路板上的焊錫龜裂、或是零件破裂…等品質問題。
-
因為郵票孔分板工具的不確定性,造成製程無法穩定,品質也就難以管控。
這種郵票孔通常被設計來用在一些無法使用V-cut作分板的電路板上,因為V-cut有些使用上的限制,比如說太薄的板子不好做V-cut,因為V-cut後的板子如果設計不良將造成無法承受重量而變形的問題。所以說來說去,最後還是得回到郵票孔的設計,而郵票孔的設計也有些大學問,如果設計不好,不但容易造成毛邊影響組裝,有時候還需要額外的加工,費時費力,吃力又不討好。
下面是兩款不同的郵票孔設計,有沒有看出其中的不同點了,同樣是5個1.0mm直徑小郵票孔的設計,結果卻是大不同,不良郵票孔設計的PCB分板之後造成殘留毛邊突出於成型線之外了,對於精密的產品來說,這些毛邊大都需要額外的人力後加工將之處理磨平,不但浪費人力也浪費工時,增加成本,磨平時的粉屑還可能沾污其他產品。
這兩個郵票孔設計的差異基本上只在連筋的設計位置上,較好的郵票孔設計連筋的邊緣剛好落在最兩邊的郵票孔的中間,讓最兩旁的郵票孔預先形成了破孔,這樣子不但較容易折斷板邊,板邊折斷後也比較不會有毛邊超出成型線。
設計不佳的電路板【郵票孔】
郵票孔設計不佳,分板後產生突出點毛邊超出了成型線,需人工後加工處理磨平,不但浪費人力也浪費工時,增加成本,磨平時的屑屑還可能沾污其他產品。(左邊這張照片似乎是三孔的郵票孔設計,但結果是一樣的)
設計較佳的電路板【郵票孔】
郵票孔設計較佳,分板後雖然也有毛邊產生,但大體所有的毛邊都可以平整於成型線以內,不致造成組裝的干涉。
延伸閱讀:
電路板去板邊—Router 切割機
電路板去板邊—V-Cut 分板機
電路板去板邊—手動去板邊
|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 Begin Comments & Trackbacks ?>我遇到是有V-Cut的辅助板,有一个MLCC电容里半边只用1.6mm,就是Murata的电容,分完板边后,这个电容有2%的不良率,另外一个位置电容,一直没有不良的,持续了好多年,目前要求设计更改此电容位置。
此电容受硬力后,断层。
訪客留言注意事項:
1.首次留言須通過審核後內容才會出現在版面上,請不要重覆留言。
2.留言時請在相關主題文章下留言,與主題不相關的留言將會被視為垃圾留言,請善加利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找不到主題時請在「水平選單」的「留言板」留言。
3. 留言前請先用【搜尋框】尋找相關文章,自己做一點功課後再留言。沒有前因後果的內容,工作熊不一定會瞭解你在說什麼,就更無法回答你的問題。
4. 工作熊並非某一方面的專家,所以回答的內容或許會有不正確的地方,服用前還請三思。如果您想詢問關於電路板方面的工程問題,請前先參考這篇文章【詢問工程問題,請提供足夠的資訊以利有效回答】 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了再來詢問,並且請提供足夠的資訊,這樣才能有效回答問題。
5. 工作熊每則留言都會看,但不會每則留言都回答,尤其是只有問候之類的內容。
6. 留言詢問時請注意您的態度,工作熊不是你的「細漢」,更沒有拿你的薪水,所以不接受吆喝工作熊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7. 原則上工作熊不接受私下電子郵件、電話、私訊、微信或任何即時通聯絡。
8. 自2021年7月起Google將停止最新文章電子郵件通知,如果你想隨時接收部落格的最新文章可以參考這裡。
看到这篇文章,想到我们公司一个案例。
邮票孔常常是手工去折板,会引起应力不均匀。
之前设计经验不足,尤其是那种比较大SIZE的MLCC,当时长边垂直于板边设计,因应力的原因,造成MLCC crack,只有百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出来,要命的是时好时不好。以至于出货的产品都要在欧洲rework,拆个外壳就要1~2刀。后来厂内全部要求裁板机分割连板。
PS:建议积层性元件,离连板边要有5mm距离,且长边平行于板边(这个有的spec也会注明建议layout,比如Murata的MLCC)